西本要闻

发改委: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

2024年04月17日16:04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据中国网,4月17日,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会上介绍,昨天(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总的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奋进、共同努力,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市场预期总体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刘苏社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持续加力做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妥防范化解相关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预期引导、增强市场信心,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相关报道

国家发改委: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据中国网,4月17日,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会上表示,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已经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3月份以来,我委建立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督导。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明天,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国家发改委:已研究起草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

据中国网,4月17日,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会上表示,目前,各个方面对超长期特别国债非常关注,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这是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由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审批和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发改委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

国家发改委: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据中国网,4月17日,国新办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发改委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对于产能问题,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