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争鸣

[观点]钢市:当局者迷 旁观者迷

2005年08月30日13:45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古语有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作为利益的相关方,陷入某个局部的情况下,会看不清事物的现状,其发展方向自然也是无法辨识。分析古语,意在联系现状,联系沪上建筑钢材市场的现状。
    先来看角色的划分:沪上建筑钢材的当局者,首先自然是流通商;与流通商息息相关的是生产企业和下游终端用户,这三者构成了沪上建筑钢材的当局者。当局者迷,为何如此?有业内高人曾经指点一二曰:迷者,利惑不能解,心智不得开使然。意思是说,之所以当事人会产生迷惑的原因在于,利益的诱惑、迷惑下,人们逐渐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才导致“迷惑”出现。

    当局者之迷:成本支撑总不得“支”。
    熟悉市场的人都应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当市场处于下跌过程中的时候,自生产企业至流通商都会摆出一套理论:成本摆在那里了,跌不下去了。然而往往这种“定论”下过之后,市场仍旧会继续下跌。
    所谓的成本理论,对生产企业而言,似乎是原材料的问题。但是,吨钢成本的变化,在短短十天半月内,真的有数百乃的变化幅度?令人质疑。所以钢厂的所谓成本论,只是站在一个角度出发在考虑问题,并没有考虑全局。对流通商而言,他们所订购的资源,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也好、下跌当中也罢,都是受制于生产方的,生产方说给流通商什么成本,流通商多半情况下也只有接受的份;也就是说,这个成本也和前面的成本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试想想,当市场钢材价格明显偏离价值的情况下,产能的释放速度会加速,供给肯定是明显过剩的;而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谈什么成本支撑。姑且不论钢材(尤其是建筑钢材)的价值究竟几何,以热轧带肋钢筋为例,就是什么“高于3000”、高于“3200”的言论是正确的,前面跌至2800的时候,也没见到多少生产企业倒闭关门,而且产能的不减,反倒让人看到了生产企业是“能量充沛”(尽管也透着些许的无奈)。

    这样看来,所谓的“成本支撑不得支”就自然而解了。片面看待问题,但从个人利益角度观察问题,这个“当局者”不“迷”才怪。

    说起这旁观者之迷惑,实在是看不透的问题太多了:

    看不懂为何生产企业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产能巨大,就是不去控制产量)?
    推测之一:当订单到手的时候,没有人会顾及全局是怎样的,上升到资本流向运动高度去观察的,好像还没有出现;简单的道理,前面大家看到的钢铁生产环节上利润足够丰厚,于是乎产能增加了,而另有部分资本看准了流通行业同样是回报丰厚,泡沫需求导致了泡沫一般的订单,进而是价格的节节推高,反转回来,又是一个周而复始。
    推测之二:钢铁生产企业的资金流同样是依赖银行资金,没有人会乐意看到原来规模、销售额不断增长的企业,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尤其是银行。借贷给企业新增产能生产线,而且是不断“撞车”的新增产能生产线(如热轧卷板线,如果还有建筑钢材生产线的,那就更加糟糕了)的那些银行,现在应该在考虑问题了。

    看不懂同样是一种钢铁产品,缘何价格差值短期就有数百上千元?
    推测:大家或许应该明白,无非就是多赚少赚的问题了。国家在为CPI的波动担忧,各个行业都在为减少其压力作贡献了,这个数百上千元价格差值,姑且就认为是也在为这个做贡献吧。

    说一千、道一万,当局者迷,无非就是“原因”被某些表观现象遮掩起来了,而为了自身的利益,从生产产品的源头就有些东西开始遮遮掩掩开始了(信息不对称),所以才会有后来市场上的“迷”产生了。其实,顺踪迹而查,把心态摆正,难道你还看不出一波又一波的跌势吗?
    当局者之迷,迷在“利字当先”;而旁观者之迷,似乎只是觉得事情本身就太缺乏“常理”,应该只是一种深度的反思。[文]ELSON

   新干线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干线独家刊登之作品,媒体及网站转载的前提,获得新干线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西本新干线(www.96369.net)。欲转载者请致电:021-55398176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干线的支持。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