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争鸣

[观点]从进口铁矿石谈判说开

2006年03月17日10:23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4月1日,西方传统的节日——愚人节,很凑巧,也是2006年度进口铁矿石执行新合同价格的日子,不经意间,这一天是越来越近。然而,关于铁矿石谈判的结果似乎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3月15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表声明:中国政府高度关注2006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并强调铁矿石定价要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实现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双赢,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国际贸易中的垄断行为。如果出现“不能接受”的价格,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谈判,历来是供需双方的交流与争锋,有媒体透露,正在进行的第四轮铁矿石谈判仍可能会无果而终,值此关头,国务院两大职能部门同时表态,实在是件严肃又有趣的事情。
    
     说到严肃,看看这两个部门的职能就明白了:商务部,主管全国商品的进出口;发改委,脱胎于原来的计委和经委,并监管着所有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就是说,两部委的表态,对从事进口铁矿石业务的贸易商和大部分使用铁矿石的生产商而言,都是掷地有声。按商务部的说法,2005年全球产生铁7.8亿吨,消耗铁矿石12.5亿吨,而全球铁矿石产量在13亿吨以上,因此,从全球范围看,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发改委则表示,我国将在2006年底淘汰所有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列入淘汰目录的生铁产能达到4300万吨以上,将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6000万吨左右。从以上数据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今年,国际铁矿石巨头们希望再次提价的企图有些不现实。
    
     也是在15日,澳大利亚联邦资源部长麦克法兰在回应外界称中国将对铁矿砂进口实行限价,以遏制不合理价格的报道时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实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限价的话,那么澳大利亚政府将会非常警觉不安,不排除会加以干预。政府部长的表态当然是严肃的,而两个政府之间近乎斗嘴似的话语却显得有趣。
    
     此前不久,双方高层也曾放出话,铁矿石的价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由供需说了算。谈了几个月,现在供需双方存在的分歧却越来越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让我们看一看当前国内钢铁行业的某些现状。
    
     据海关统计,今年头两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1.9%,达到5147万吨。照此速度,全年进口铁矿石总量将超过3亿吨,大大超过去2005年的2.75亿吨。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1-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生铁5724.4万吨,同比增长19.9%;生产粗钢5962.85万吨,同比增长16.8%;生产钢材5298.11万吨,同比增长21.3%。1-2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有贸易商和钢厂担心涨价突击囤货的因素,也存在市场炒作的可能,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钢材产量的大幅增长?能简单地解释为出口力度的加大和市场需求的强劲吗?
    
     春节过后,全国市场钢材价格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各大小钢厂更是推波助澜,频繁调高出厂价格。其间,市场上常规品种上涨的顺序基本上是从冷轧到热卷板,再到中厚板和建筑钢;经过短暂的辉煌后,市场开始回调,而顺序却掉了个头:从建筑钢到中厚板,再到热卷板和冷轧。笔者以为,这决不是简单的先后顺序问题,而是市场真实的需求在起作用。谁都知道,钢材价格不是钢厂单方面说了就算,还得市场认可和接受。抛开季节性因素,因为中间环节少,用户对建筑钢价格的反馈是最直接最及时的,该品种的自身特性又决定了资源不可能长期积压在中间商手中。那么,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最近,建筑钢市场价格与钢厂出厂价格再次倒挂,就是下游用户对供方“霸王”价格释放出的一点信息——拒绝。
    
     因此,最让人担心的是,在钢价触底回升后,钢材产量盲目增长,钢厂继续强行拉高出厂价格,表面上的繁荣造成对铁矿石的需求阶段性放大,从而使谈判更加陷入被动。最可怕的是,如果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钢材价格却难以反弹到某些力量期望的高度,那么,最后受伤的仍将是整个行业,整个国家。[文]西本新干线工作室 喜玛拉雅峰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